红外摄影在线论坛

楼主: 放牧山野

真彩碰上红外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83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37

第一季度优秀版主特殊贡献勤奋管理

QQ
发表于 2012-3-21 21: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发有趣了,原来最后殊途同归啊。火版出手,一招全毙,厉害的紧
万般是非浑是梦,一句佛陀作大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主题

244

帖子

237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78

特殊贡献第一季度优秀版主勤奋管理

QQ
发表于 2012-3-21 21: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进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791

帖子

1万

积分

红军贵宾,中将

积分
11997

特殊贡献第一季度优秀版主勤奋管理

QQ
发表于 2012-3-22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4楼(火昱) 的帖子

认真学习领会火版对于红外摄影真谛的精彩论述!眼前一亮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帖子

1504

积分

红军大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04
QQ
发表于 2012-3-22 19: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7楼深山浅水于2012-03-21 17:12发表的  :7 ]1 [7 P1 b: B7 t/ w( ~/ X

: q/ D7 v* v; ]7 r8 u) S仔细看了山野兄这两张片子,说实话我感觉两张片子的白平衡都不太准。上面改为白玻璃(不外挂滤镜)拍的片子偏品,这正常,因为有红外光参与成像;而下面外挂了ICF后拍的又有些偏青,不知是白平衡设置的原因还是ICF外挂与内置效果不同的原因?  
“深山”兄的疑问不无道理,外挂ICF与原厂的内置低通拍出的片子应该不会完全一样。就技术上设置色彩的精度与滤镜的品质来说,可能原厂的更胜一筹吧。但外挂了ICF后拍出的正常片若是有偏色,可以在后期适当调整一下,完全可以正确的。
新领域,新影像,新感受,新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54

帖子

3894

积分

红军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3894
发表于 2012-3-22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p+ c  K* |% @- V  Z  j
当年黑白摄影面对彩色胶片的时候,除了目瞪口呆,还有众多“保守党”的强烈抵触——就像现在还有人在抵触后期和所谓“过度后期”。但是终究潮流所过,对抗荡然无存。
! `% K3 q2 w) C* T; `其实,即使在胶片时代,人们对摄影形式的探索也是从未停止过的。箐版技术,中途曝光技术,色调分离技术,当然还有红外摄影术,若把这些放到现在主张所谓“真实”的观点面前,不知持有者会否有被冲击的感觉。
/ n4 x1 U- ^* L其实,反转片相对于负片,色彩谁真谁假,如何评价?
6 }% F5 F. }; e! T4 H, L0 l% C. k毕加索几乎在有生之时就没有被认可过。抽象与写实,其实可以并存。
9 f2 g6 P$ R4 |& r, v0 @0 }( z3 ]红外色彩是一种抽象,是对人眼所见世界色彩的凝练,从这个角度说这与黑白摄影有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黑白灰与红外特征色彩的区别。
! o: H% |! B' R% I国外已经有人成功举办了红外纪实甚至新闻摄影展,引起轰动和关注,虽然存有争议。
2 K. T; r: e) F/ ]' a红外的突破,也许不是历史上的,但一定会是未来的毕加索。 / \3 b6 g! F/ n5 _7 ?8 v5 T* s# T
* ]: X: S: P- Q$ {  a9 L% K
再啰嗦一句,当代有大家用油画颜料画国画,从另类到成功,也是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127

帖子

9607

积分

红军大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607
发表于 2012-3-24 01: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3楼杠一于2012-03-22 22:03发表的  :
% k$ w8 ^0 H! _0 g+ y1 y# V人类对于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 W3 K5 D% G  I( R; A, v& d
当年黑白摄影面对彩色胶片的时候,除了目瞪口呆,还有众多“保守党”的强烈抵触——就像现在还有人在抵触后期和所谓“过度后期”。但是终究潮流所过,对抗荡然无存。
1 r1 g; |3 o' C+ ^. [+ z- ^+ Q其实,即使在胶片时代,人们对摄影形式的探索也是从未停止过的。箐版技术,中途曝光技术,色调分离技术,当然还有红外摄影术,若把这些放到现在主张所谓“真实”的观点面前,不知持有者会否有被冲击的感觉。 8 V$ o+ z! T" I  I( |
其实,反转片相对于负片,色彩谁真谁假,如何评价? / Z% ~! q. Z4 [5 Z3 ^: t% @
毕加索几乎在有生之时就没有被认可过。抽象与写实,其实可以并存。
/ N7 Q5 F# }( w# K' k  w6 f; B.......
同意!!!' S$ t) g: J1 \& J
从“艺术”的角度看半彩红外也许和科学的角度看不同,比如科学就不能抽象与写实并存!“艺术”就行!我在大师们以前办的“浮光掠影”“奇摄阁”中,有位大师坦然著文谈“伪彩色红外”,我们欣赏这种治学态度,半彩红外确实缺(偏)色,它却能产生艺术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127

帖子

9607

积分

红军大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607
发表于 2012-3-24 0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蚕(原作者)! |: W4 D' U- R# ~; [: i. m
4 Z4 T4 p, }7 M  R
转自“浮光掠影”“奇摄阁”
- [) p) c2 e* x% f( o1 g3 M/ B* h& O
; W) j3 z( V/ u7 V8 D伪彩色红外后期技巧--入门篇$ Q0 H$ l: }2 E" S' ~. r3 ]
随着数码红外摄影日渐普及,使用低截止滤镜的摄友越来越多。使用低截止滤镜7 U# {3 L4 i+ @! J7 h, }, L: f  q( m

  P/ Y/ Y+ u: ?- a实际上是红外光与部分可见光混合摄影,实现的色彩分离效果比720nm及以上波长
5 [: [0 u. P3 n: \
3 e" }! b, B  o5 [4 f1 C的滤镜要强,但是红外特征要弱一些。我使用的是内置R25红镜的改装机,截止波" @8 b% S6 l8 w( B+ k: _1 y

2 h0 N* X% u* ^+ j, ]- V长大约在600nm-630nm之间。
# s; Z9 i/ x- m2 ~5 F) i2 }
9 `2 s& z( ]3 V$ T! w0 V' H- j: I: i, z  n; _% ?: F
' C$ L3 t+ l2 D5 S( M! O( U2 B0 N1 K' f* K
下面分享一下我对伪彩色红外片做后期处理的一点初步心得,因为我改的机器还: D% q6 e, c+ o" i; m
1 W+ v" M$ R0 @  ^# v
只拍过几次,现在自己还处在摸索过程中,所以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导新玩家
& C% o+ H! O3 \
% @6 @" E: u  v# Y' f# d9 v入门,希望大家不要囿于本文所写的方法,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处理方案,一起+ k9 `5 R9 F9 `' S9 C: a5 [

) ?  u" t4 \# m' @; m交流探讨。以下处理过程是以Photoshop CS3为例。6 \+ e. U4 a- k" \$ t7 }6 ?. }
- }4 g% ]7 g- n2 A( X4 v) {
注意:前期拍摄时一定要用RAW格式,白平衡可以对阳光下的草地做自定义白平衡' l: A$ x' ]2 W: N; B3 S9 V
! }% T3 P8 G  p$ y' G4 ~/ k  n
,主要是供现场回放时参考,后期转出的时候完全可以忽略机内的白平衡。2 r$ S) C% y7 @- }2 ~

. ?; y9 g- r% z3 c第一步:使用ACR (Adobe Camera Raw)转出RAW
- W, ]- L) X3 T! j* A, L1 r
% \3 N: m' J5 @. A- v这时候我不会去关注图片的色彩,只是确保总体曝光正常,选择合适的色温和色
! e# ?' i; R; M* T% I- M. A* r6 _4 G; N+ X/ W' _5 y9 H0 Z2 B# C) z
调,我的机器一般色温用2000-3000,色调用-100到-50,根据滤镜和场景不同可$ k9 y/ g4 F( T: y: I2 n
2 ?: s' K  e$ w; Z6 a7 u' B5 ~/ U
能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RGB通道都不溢出,注意观察颜色直方图。
, y8 V, F) P0 e' r" I+ W% X
" c. r+ j, l9 M8 O& W% M9 p; Y( ~5 i! {; S: t  b

8 K# O8 M9 c5 ?3 v第二步:色阶/曲线6 b4 |4 o/ z! m( w" v) q

! @. Y, [+ s, k: j* Q8 h* \! y一般的场景可以简单的用自动色阶/自动颜色,如果有小块的高光部位被自动色阶
9 S5 K0 V! u; }( d7 L7 Y' ~$ b' B" t8 N; P( s, D
搞到失去细节的话,可以手动分别调整RGB通道的色阶,让高光不溢出。如果反差+ i+ i+ l$ g$ x

6 w$ P3 o! L4 c3 S" L4 `8 E不够可以稍稍拉个S曲线,别搞太过。4 |' v( Y3 r, ~' Z) R/ n) j
5 u+ }  k% b. N8 l$ o* F! K
第三步:通道互换
% f, m# y* o7 m; k
& C" W3 u; J2 H8 S0 o9 N使用PS的通道混合器(Channel Mixer),将红色通道和蓝色通道的输出互换,最& j/ p% M/ V8 v; u

# h1 O& Y8 K1 Q- A! X% W; }简单的就是100%对换,可以作成一个动作一键完成。如果不想偷懒,大家可以尝
; g1 \, N% I0 L' g
- Y7 ~* d( l6 T/ x7 Q* A1 i1 r; j试改变各通道的输出比例,甚至尝试红绿互换,蓝绿互换,红绿蓝轮换。我在这
- Y" g% A1 C( H( a* h6 ]7 S6 L$ Y1 M: m% A, v
方面的试验不多,还只试过改变输出比例。
  q- U* f) m7 J( z* T! u4 |. g
( Z7 G0 {- B" A/ V3 |$ t  T2 H' D' H8 @) Z" \

) K8 y; I  S/ P- N& q第四步:调整色相饱和度
, G# M$ f6 K) S- V. q% Q* m# T8 B1 C0 k
为了增强色彩的饱和度,又不损失太多的细节,我使用了一个复制的图层来调整
3 M/ |) L' p( c1 e& y
1 x6 `3 A' Z8 y% X8 `( g色彩。将背景图层复制一个图层,模式用“颜色”,透明度/填充降低一些,我一8 i6 X) ?% a2 q' |+ k# ?0 m  |0 L
1 a) F: {7 a% q. e  v: L
般用50%和80%,如果摸出自己喜欢的参数,这一步就可以作成动作了。然后调整6 h0 P- ]: |0 x5 O! L" c% a
$ F' u/ A" E3 C5 T3 p
色相饱和度(Hue/Saturation),注意一般比较常见的蓝天色相在215度左右,西! E2 z# p2 k$ N+ S( {8 V

; m% l6 j' y% N( a* S藏或空气特别通透的地方可能略高,达到225-230度。知道了这个就可以轻松搞定! D% i$ Y. W5 U  N' d1 e

8 B4 p+ g7 s: y( y6 B, Q蓝天了!用颜色吸管点一下天空,看看颜色的色相是多少,这个数在颜色选择对
' k# E6 m* }9 C4 w5 Z+ ^# {* I6 I
话框里显示在"H"--即Hue色相。如果偏离比较大,自己算算就知道色相怎么调了; B* D' I$ U' N- f: z

* V! B/ I! [0 z6 n6 C(就是拿215直接减现在的H值)。+ q2 ~1 E7 Q1 T8 w  ]4 `

6 J8 e* s3 x  ^8 K3 `  O4 c, M: C5 a$ O

9 g& f  v% y$ u2 j+ ~饱和度没什么好说的了,往右拉到色彩比较鲜明又不太过分的程度就可以了,看1 Z( J+ C' H6 F. j/ j
+ q; H! Y. \2 k/ v" j' D# y
自己的喜好。  ]9 A" w& ]3 [
0 r0 K  n6 Y& _$ g8 F$ p
如果要实现比较独特的颜色,可以对青蓝通道(蓝天)和红黄通道(植物)分别, ^' |+ n% x. l& o% ]
' h: r) w, j, m' i. |
调整色相及饱和度,没有一定之规,自己想怎么调就怎么调。# w8 z5 J5 t( e! D. F

8 @) b9 V7 |; R2 R: [. k" |4 {5 m) I1 G- X" J: Q- U

0 @9 ?7 L+ E& h! _+ i6 S第五步:完成图片9 w5 `, L2 D- g

# f; j! S# A" q2 y9 [% G' z合并图层,缩放,锐化,加框等等,跟一般的出图完全一样,就不赘述了。
! j! k5 u: X( U$ ?6 s: k
2 X' z0 V! z( B4 S& a9 V
6 z" P% n5 C5 \/ G& h8 X. @3 q+ P: G8 C2 O
以上处理过程可以简单处理出绚烂的秋景--蓝天白云加金黄的树叶,伪彩色红外/ B1 Y# S  x; C& |
$ B2 y# E. X' C; L/ L: C( H0 G% x
有很大的处理潜力,比如保留红外的色调,处理成黑白片等等,大家只要注意前
) [6 d, T) y1 D! Y" }# }* L2 `0 _! _- |' ~( _
期拍摄时的构图,后期可以出几种不同效果的片子选择。本文文字及图片版权归
& ?, M. t  u, o* I; O7 ~% _% U4 D* b( U1 q' V2 B! p
作者所有,转载或转贴请注明原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127

帖子

9607

积分

红军大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607
发表于 2012-3-24 01: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冰蚕 (上将); z6 y3 Q) k6 ^! i
     版主
6 q% V) m0 x! l, k7 \上文  发表于 2008-11-25 12:49
+ P  T, ]5 l5 `1 y4 W: {3 ~- h; E9 T! n& U5 Z

; v* V! t( }- P, B$ }另外:$ @# {/ Q8 z& a& Y6 @5 d
关于半彩色红外摄影09年疯子李大师的转帖有很科学的简明的解释, 彩色红外线影像的产生主要来自ir+部份可见光的摄影,色彩的来源仍然是由可见光导入,而不是ir本身。   - y1 k) e+ z( {+ T/ \. _& F
  本人的探索和试验,只是从几某几个角度,用比较简单的办法进行验证。在相当程度上,一些艺术性的提法使许多人误把半彩色红外照片的色彩当成是红外线作用所致,是红外下的世界再现!甚至引出   红蓝通道转换是错误的话题,并主张唯原片色调是“真”等等,事实上其中红外造成的灰度信号是真的。如此而已。   1 |: i: F3 \9 g* S( M: G& S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胶片机上“滤色”用的各种彩色滤(色)镜完全可以用到数码机上,并起到同样的滤色作用。在使用它们时,都有红外线的穿透,但只有 CCD/CMOS记录了红外线的信息,并能在数码机上获得带(不完全)彩的红外照片,一般称它为“半彩的红外”
& N2 z9 ]# {" r" G- p$ I5 q  既然知道“半彩的红外”里的色彩是滤(色)镜滤色后造成的,也就是人为的,不必论真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帖子

8166

积分

红军大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66
发表于 2012-3-24 07: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外摄影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帖子

717

积分

红军上尉

Rank: 6Rank: 6

积分
717
发表于 2012-3-26 09: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