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k/ e l" w' r4 w" p 太阳是一个持续发出耀眼光芒的巨大火球,是一个不停地爆炸着的大核弹,他发射出的光(线)形成了连续光谱,是一系列波长及能量不同的电磁波,不同波长的光(线或电磁波)产自不同的“源”,源的能量不同导致其产生的光的特性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 8 [% T5 w8 [6 n. { $ F' A% N: n# Z$ U, | X射线就是人们常说的X光(伦琴射线),其特征是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因此X射线必定是由于原子“内层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比X射线波长更短能量更强的γ射线(伽马射线)是波长短于0.2埃(0.001-0.0001nm)的电磁波,能量来自“核能级”,穿透力强,射程远。(必须用几个cm的铅板或几米厚的混凝土墙做屏蔽)。" m5 V4 e x, @4 L
) J/ t: _1 \' v4 e% _2 e 太阳的可见光和近紫外线的形成则源自“外层电子”的跃迁。$ b& x2 t; N0 F1 C/ k" n0 o
" D+ m7 b% c# s [3 r 近红外线和中红外线是源自“分子振动”。 + L+ |' D! g" X8 W. L; K : R1 K( \% j& ?* I 远红外线源自“分子转动”。 $ l( O% s; `4 A# X/ K) d. N2 t2 a; `- L1 @& ?& Y7 k) |8 P8 r
由此可知,可见光和近红外线产自不同的跃迁能级,除了波长和波段的差别,更要注意其能量及特性的差别,行为的差别!并更好地理解为何产生以可见光为光源的彩色摄影和以(780nm以上波段)近红外线为光源的(纯)红外摄影的两种类别, 在780nm以下的780nm--380nm范围内,人们用改造的红外照相机进行带色彩的红外线摄影(目前简称半彩红外),实际上这是一种利用了全波段近红外线+部分可见光的“混合光源摄影”方法。从上面的介绍中,还看不到支持红外线会改变可见光的颜色的理由,因此我们应 0 ]: ^" e6 c- {! k该走出半彩红外摄影中认为是红外线造成“异色”的误区! 9 j) c& e# C: K( G! ? 6 q, B# ?9 A; d
红外线改机,加滤色镜,自定白平衡三条人为措施,加上几乎不可或缺的后期渲染,无疑会造成色彩的很大“变异”(失真),这也许就是至今在摄影界对半彩红外摄影还存在很大争议的根由(焦点)!此问题如不解决,势必影响人们对半彩红外摄影这一新事物的认可及发展! ! C' N) x. s, p" G* K ) D$ k$ D! c0 X I( ? 对于(纯)红外摄影,因为是用单一的红外线为光源的摄影方法,就象用X光作为光源拍X片一样,应该毫无疑问的会被人们接受,那么半彩红外摄影的归属定位该如何解决呢?想法如下:9 h5 C" B5 c" Y9 _; }
+ f7 ^' J7 v) X" [; ?9 @ 1 首先肯定半彩红外摄影中有全波段近红外线参与了成象, O4 g/ d7 ^8 H0 k6 w1 c, x. @. l. Y * i4 w7 [/ Y$ p- x( m; f; p' B 2 说明“异色”是人为的,是艺术创意渲染的产物。6 V# F v& B9 x0 @3 q
3 E" R& b1 [0 w" {+ {3 h: Z
3 据此,可以把半彩红外摄影定位在“全红外有彩创意摄影”,这或许能被人们接受!(名字可以再议)。/ g; P% }$ @8 h" _ j! Y* U
( x' D F3 V2 b! [# {
希望各位能关注和发表您的观点!谢谢!3 X! I' q2 `) j: e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