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影在线论坛

查看: 73282|回复: 56

数码红外摄影攻略------原理篇

[复制链接]
zhg

76

主题

522

帖子

8万

积分

红军中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4450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09-8-25 21: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hg 于 2009-8-26 16:34 编辑
4 y$ R$ y) j/ w8 E
) A" X  s) y6 J1 o. a. _% X什么是红外线?
2 g: Y9 l: @, Q* e# F/ F5 N  n, c  s5 l* i) N$ m0 B
    太阳光内含有丰富多样的光线,当然也包含红外光,当阳光照在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时,其实我们已经接受到了红外光但我们的视神经对此并没有反应。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可见为光,不可见为线)。
1 F6 q( o$ w6 |# O- h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6 r8 Q9 _. z# u5 R6 {$ F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760 nm10000 n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760 nm1500n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0nm6000n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00nm10000nm 之间。我们平常接触的红外摄影,基本上都是利用的近红外线,
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g

76

主题

522

帖子

8万

积分

红军中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4450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09-8-25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g 于 2009-8-26 16:35 编辑
( B6 e5 t) N& ^: b0 n6 }8 @0 A- X: B9 E9 @- E0 i' ~
    红外线具有比可见光更高的波长,因此可以轻易地穿透一些较薄但可见光无法透过的材质(,如:化纤面料、塑料、茶色玻璃等、油漆、粉尘、烟雾等,特别是对混棉和尼龙的穿透力更强一些。它的这些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科研、生态、消防、医学、公安等众多领域。但是真正的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体可造成高温伤害。红外线可以人为制造,自然界中也广泛存在,在焊接过程中也会产生,危害焊工眼部健康;一般的生物都会辐射出红外线,体现出来的宏观效应就是热度。热产生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粒子做不规则运动.这个运动同时也辐射出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大部分都是红外线。9 `4 d: W9 j; `8 ~* ]# ]
    传统相机时代,拍摄红外线照片的后期冲洗需要一些专业设备,并具有非常严格的控制环节,因此不是一般摄影发烧友所能够体验的,因此接触的朋友非常少,红外摄影被蒙上了一层有些神秘的外衣。不过到了数码相机时代,这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了,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发烧友开始迷恋上了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的数码红外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g

76

主题

522

帖子

8万

积分

红军中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4450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09-8-25 2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g 于 2009-8-26 16:35 编辑 9 N9 E. O) U7 E' \

) V1 F0 L" \# I. H& R& ?6 g" q: b8 v数码相机为什么能够实现红外摄影1 e. M4 J& t0 f' K- v5 h2 a/ z

7 N$ x1 k1 \0 I* j0 v
    数码相机为什么能够轻松实现红外摄影呢?我们知道数码相机(包括摄像机)使用的是CCD/CMOS感光元件,CCD/CMOS与人眼不同的是它能够感测到红外线波长。实际上,红外线对数码相机的成像是起到了干扰作用的。为此绝大部份数码相机厂商都在CCD/CMOS感光元件前加了一块ICF低通滤镜(也包括摩尔滤镜)来阻拦红外线,通过可见光,以提高成像质量。但是ICF低通滤镜并不能百分百地阻拦红外线,这就为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留下可能。
: Y# c0 O5 d  L7 d1 c    绝大多数数码相机的ICF滤镜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移动的,也有少数数码相机没有采用固定ICF的设计。例如索尼F717,它在NightShot模式下,相机会将CCD前面的ICF低通滤镜移开,从而大大加强相机的红外摄影能力。还有一些数码相机,如徕卡M8、柯达DCS14N、中画幅的玛米亚ZD相机等,它们的CCD前面都没有ICF低通滤镜。比较独特的是适马SD14,它的ICF低通滤镜没有设计为与传感器固定在一起,而是设计在相机的镜头接口后端,同时还起到防止灰尘的作用,并且可以方便地拆卸下来。这些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比固定ICF的机型就要方便很多。当然这种设计也有弊病,就是拍摄正常照片时容易受到红外线的干扰。0 x$ k: Y4 K! Q2 R8 \
    前一段徕卡M8条纹干扰以及画面边缘鬼影问题,就是红外线干扰造成的,后来徕卡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为所有的M8用户提供两片免费的红外线滤镜。另外佳能、富士还发表过专业的红外单反数码相机,如佳能EOS20Da、富士S5 , q* P( n' v) O& R# B
IS PRO
,不过价格都很高。
# c% q" [$ q: V: i8 @    正因为数码相机的ICF低通滤镜并不能百分百地阻拦红外线,所以绝大多数数码相机都可以方便地拍摄数码红外照片。所以想利用手里的数码相机尝试一下红外摄影的朋友,根本不用有什么顾虑你的相机是否有拍摄红外的能力,也不用费劲用家里的电视遥控器还测试。放心吧,肯定没有问题,不同的相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对红外光的感受能力高低的问题,表现在实际使用中就是曝光时间长短的区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g

76

主题

522

帖子

8万

积分

红军中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4450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09-8-25 21: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g 于 2009-8-26 16:36 编辑
+ d9 g$ a2 t) m5 h) l. R2 b% f' @6 m' B- ~( |8 x
    数码相机拍摄红外照片有两种方法:其一,直接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滤镜,好处是对数码相机不造成任何影响,就像用偏振镜等滤镜一样方便,缺点是曝光时间很长,通常曝光时间在5-30秒之间,甚至达到几分钟,需要使用三脚架;其二,对数码相机进行改造,将传感器前的ICF低通滤镜去掉,换上一块红外玻璃,就成了一台专业的红外相机,好处是曝光时间比前一种缩短很多,手持就可以拍摄,缺点是拍摄正常照片时色彩不正常,需要较高的动手能力,或者另外花费改造的费用。
, d6 T8 R! U, r2 z; y$ J5 U8 C2 D# h$ N/ x- ^; j& ^$ x- A
    笔者建议绝大多数摄影发烧友选择第一种方案,简单而且不影响相机的其他功能,少数发烧友如果有淘汰不用的数码相机,也可以选择方案二。
5d-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12

帖子

1万

积分

红军大校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0016
发表于 2009-8-26 09: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循环往复。
/ t: s3 K: E% s: [( N谢谢楼主,提供了详尽的理论基础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

帖子

279

积分

红军中尉

Rank: 5Rank: 5

积分
279
QQ
发表于 2009-8-26 16: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学习了,这是你对红外发烧友,上的最好理论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g

76

主题

522

帖子

8万

积分

红军中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4450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09-8-27 19: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的东西,有不完整的地方大家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8 16: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搞懂理论,再进行实践,很受益!
爱拍照不等于爱摄影;爱摄影不等于要成为摄影家。将红外长征进行到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hg

76

主题

522

帖子

8万

积分

红军中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4450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09-9-1 0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完整的地方大家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791

帖子

1万

积分

红军贵宾,中将

积分
11997

特殊贡献第一季度优秀版主勤奋管理

QQ
发表于 2009-9-27 13: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认真领会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