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摄影在线论坛

楼主: 托塔天熊

松下GX1改机过程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2805

积分

红军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2805
QQ
发表于 2013-8-27 01:2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帖子

126

积分

红军少尉

Rank: 4

积分
126
QQ
发表于 2013-8-27 12: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东还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帖子

125

积分

红军少尉

Rank: 4

积分
125
发表于 2013-8-27 20: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在,您有意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42

帖子

7094

积分

红军上校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7094

元老特殊贡献

发表于 2013-8-27 22: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好的价格, 不贵的。。。。。。 X1442 要1000块, 红外效果不错的 , GX1 市面上二手价也要1000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主题

141

帖子

2万

积分

红军少将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0925
QQ
发表于 2013-8-28 12: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留着自己玩
喜欢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更喜欢看别人看不到的色彩---那就是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34

帖子

2398

积分

红军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2398
发表于 2014-2-9 09: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帖子

125

积分

红军少尉

Rank: 4

积分
125
发表于 2014-2-22 14: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GX1昨天被楼上的佛山影友买走。心中少了一份愧疚,多了一点踏实。
  l& H, N9 K$ I" n, s' |5 d* R: `+ q并不是因为资金得以回笼,而是一直觉得注入热情在机器上研究、思考、改造,最后回报以如此低的使用率,心中有愧。现在解脱了,谢谢这位佛山影友。3 N+ ?- ~' t, H6 n; D5 p$ s0 a
在这个帖子长达半年未更新的期间,GX1经历了第二次“技术改造”,有了更好的表现。但是改造难度变大,一般影友不容易实现这一步,更关键的是,尽管对于我来说改造是成功的,但是这些理论与方法并没有经过光学达人的指导与验证,纠结于会不会误导人,我拖拖拉拉一直都没更新。* l  b  s( o" G, a4 E0 c  K  w
以下方法不能保证在其他机型的改造上取得成功,但是我个人可以肯定在GX1上可以。大师们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不吝指教,提携下小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帖子

125

积分

红军少尉

Rank: 4

积分
125
发表于 2014-2-22 1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改造好好的为什么我还要瞎折腾呢?- J7 F! m& f1 P  t0 [

- a. V( f/ p4 i: S5 {! N几个月后一次偶然的使用,我发现CMOS上灰尘比较多,F8以后更为明显。多次清理无效我开始怀疑组装光学镜片与CMOS的时候混入了灰尘。拆开之后没有发现灰尘,但是我发现了定做回来的光学玻璃上有很多小点状的痕,是他们造成成像上的“灰尘”。3 ^0 y( g/ ~' ~  D

2 J8 s/ F% U, A4 S8 w考虑良久之后我认为这不能归咎于玻璃加工商,因为如果这块玻璃离CMOS远一些或者直接肉眼看,它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它离CMOS太近了,直接对CMOS造成影响。9 t0 r# O1 |* Q
; `5 J8 e* k% l  t  i
请恕我是一个不懈追求完美的强迫症患者,我开始思考如何去除这块玻璃却保有现有的对焦性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帖子

125

积分

红军少尉

Rank: 4

积分
125
发表于 2014-2-22 14: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漫长枯燥的理论分析过程:. n: o- c. x6 \/ z
5 r4 o1 L6 {; f* W5 N% i, J
如果一贴一贴看过来,相信大家还记得前面我提到的:把除尘&红外反射镜片以及红外截止镜片拆除后,即使镜头对焦到无穷远,焦点也只停留在超强微距级别的这事情。也就是两个现象:①无限远无法合焦。②,微距能力变强。这让人联想到什么呢?近摄圈!换而言之,可以推断,去除镜片以后,光路上CMOS位置太靠后了,法兰距变得太大。8 u; S# [, M, c
! j" x6 e, O0 O( d
这用图分析一下就明白了。这是原先的光路。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帖子

125

积分

红军少尉

Rank: 4

积分
125
发表于 2014-2-22 14: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并不是很精确的测绘,只能做示意用,能解释明白原理即可。真实测绘的分析图已经找不到了。
+ J1 ?+ k3 P; p) |5 [' A  [" a2 t: [/ e- q$ x* V' s4 l
光经过空气、两块镜片、产生折射最终到达CMOS。玻璃的折射率为1.5-1.9,我用1.7来做的分析。  L2 H6 h4 i& I* f: d  z
2 `- e" M# U! \5 k4 e, m( `1 F
以下实线是去除除尘&红外反射镜片的光路,虚线是去除前的光路。很明显CMOS需要往上移一点才可以恢复到等同的效果。; p" Z5 Q0 d$ V4 X; a9 ?4 S

% }8 B* L) a9 i7 ^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