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6:54:04

有什么样的认知者,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转)

看了放牧山野老师的"真彩碰上红外"以及众多老师发表的真知灼见,很受启发。正好手头的《中国国家地理》也谈到类似的问题,索性转发过来吧:

有什么样的认知者,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当人类的代表——探险家没有到达一座雪峰面前时,雪峰是什么样子?或者说在人类没有出现以前,世界是什么样子?

  在谈到生态保护的话题时,人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希望人能站在动物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在谈到世界是什么时,人类中心主义却从没有遭到过质疑。

  以往的哲学家谈世界是什么时,大都谈论的是人看到的世界。哲学家说的“世界是什么”,其实是“对人而言,世界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地以人类为中心。从苏格拉底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海德格尔“世界是天、地、神、人的四重组合呼应”,哪有动物的位置?

  一次在希夏邦马峰下的一处冰川旁休息,我看到一只鹰在云雾中盘旋,它穿云破雾,翱翔在如钻石一样闪烁的雪山顶上。忽然,它停住了,紧接着,它几乎垂直地向下俯冲,我猜测它发现了猎物。但是此时,我却在想:在鹰的眼睛中,这座雪峰是怎样的?它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它眼中的猎物又是什么?在我眼中,希夏邦马峰高耸云端,它的雪峰是几个峰的组合,从一个角度看,雪峰像一个金字塔,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像一个睡美人。雪峰的积雪白得耀眼,我在猜测,鹰眼中的雪峰的形状、色彩是怎样的呢?鹰的眼睛非常神奇,它在往下俯冲捕捉猎物时,能始终准确对焦,否则它就捉不到猎物。鹰在它的世界里自由自在行动,它有着一整套应对世界的方法。

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6:55:20

谁先览尽山巅美景

  在探险家光临雪峰之前,早有鹰隼领略此地风景。而且,它们还会不断切换飞行方向,以欣赏不同角度的雪山,甚至从高处俯瞰雪山之巅。它们眼里的雪山一定与探险家和我们普通人眼中的雪峰大为不同。应该说,它们是雪山之巅的主人,至少也是常客,人类只是派出他们的代表——探险家和登山家去和雪峰会面,取回一个和鹰隼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

  鹰眼中的世界难道不是一个世界吗?这个世界与人眼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但我们能说鹰的世界不真实吗?显然不能。它眼中的世界和人眼中的世界在所谓的真实性上是等价的,这样就出现了两个世界。其实有多少种生命的感知者,就有多少个世界,世界的模式是无限的。比如色盲者就有自己的一个世界,谁也没有资格说真正的世界就是他眼中的那个世界。“世界是什么”这个问题,只能在一群生理结构相同、文化相同的生物中谈论。

  一次在张家界,我们晚间在森林中赶路,林中一只只萤火虫闪闪烁烁。它们看上去很快活,好像在舞蹈,又好像在嬉戏或者集会。我在想,萤火虫眼中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又一次,在马来西亚沙捞越的一个洞穴,黄昏时分,洞内的蝙蝠蜂拥而出,像一股黑色的烟雾,向洞外袅袅散去。清晨时,它们又如此这般地返回。蝙蝠的夜晚世界又是怎样的呢?“夜”是我们人类的概念,但它恰恰是蝙蝠的“昼”。

  近些年,一些科学家开始关注动物眼中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鱼的眼睛好像广角镜头,在鱼的眼里,世界变成了球体,各种事物之间的距离变近了。比如鸽子的眼睛可以分辨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鸟儿眼中的圆锥细胞比人类的眼睛多得多,它们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动物。可以想象,鸟儿看到的世界,其色彩远比人类看到的世界丰富得多。

  马的视野也极其广阔,但由于马的眼睛分布在头的两侧,无法看到两眼中间的区域,也就是正前方,所以马走路时总是低着头。

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6:57:17

假如我们拥有一匹马的视野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当你想要从后面“捉弄”一匹骏马时,你分明站在它的身后,却被它的后腿非常精准地踢了一脚?为什么?这是因为它的眼睛可以目测到后面。和牛、羊一类食草动物一样,马的眼睛也长在头骨两侧,但略微往外突出。据说它的眼睛是陆地上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大、视野也最为辽阔的——范围可达360度。当它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时,它的双眼不必像人类一样“左顾右盼”,就可以全方位观察到敌人的出没和捕食者的动静,也不必转身,就能看到身后的情形。如果人类能拥有一匹马的视野,当我们重新漫步草原上时,会看到怎样的景致?



蜜蜂眼里的报春花

  因为眼睛结构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生物看到的视觉效果也会截然不同。这张照片呈现的,便是人和蜜蜂的眼睛面对同一朵报春花的视觉对比。人眼里看到的花蕊清新、花瓣嫩黄的报春花,在蜜蜂眼里,变成了花蕊色深而格外醒目的报春花,这是蜜蜂的眼睛对光线经过选择之后的结果。不同颜色的花朵会反射出不同范围和强度的紫外线,这是人的眼睛无法识别,而蜜蜂却很擅长的,它就是通过辨识这些紫外线来选择它所钟爱的花朵的。但是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人和蜜蜂看到的报春花,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呢?
  

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6:59:33

有什么样的媒介,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我有一个同事,他总是喜欢在显微镜下观看世界,并且有一整套将他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东西拍下来的方法。我看过他拍的世界各地的沙子,原来每个地方的沙子都不相同,每一粒沙子之间也不相同,沙子的组成物有的是珊瑚的遗骸,有的是微小的贝壳,有的是云母,有的是玻璃……真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这是显微镜这种媒介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世界。

  “媒介就是信息”,这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的观点。这颠覆了过去流俗的观点:过去认为,媒介是传播工具,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其实不是。媒介最后会反客为主,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世界。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媒介是世界的创造者。当然,这里的“媒介”是广义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媒介,电灯、手机、电脑、汽车、照相机,也可以理解为媒介。

  譬如照相机这个媒介。当你使用它的时候,它就给你创造新的世界,广角、标准、长焦、微距这些不同镜头,能让你看到不同的世界。我们的眼睛其实是一个标准镜头,但标准镜头只是照相机镜头的一种。

  长焦镜头能把远处的世界与近处的物体压缩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距离看上去也缩短了。我看到许多由长焦镜头创造的神奇图片。一天晚上,摄影师吕玲珑在四川石渠县的扎溪卡草原上拍到了一张极为美妙的照片:几只白臀鹿站在山坡上,背后是一轮皎洁的圆月,其实用人眼看,白臀鹿离月亮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但是长焦镜头却把几只白臀鹿与月亮叠加在一起了,几只白臀鹿看起来就像是在从月亮里向外张望。这就是长焦镜头与人眼的不同。假如我们人类的眼睛也能像长焦镜头一样,我们看到的世界也可以是这样的。



依赖听觉和嗅觉活动的夜行动物

  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摄影师在四川石渠县邂逅了几只白臀鹿,它们虽不是典型的夜行动物,却也可习惯于在弱光下生活。多数在夜晚出没的动物,虽然眼睛难以分辨颜色,却有着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它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比如在蝙蝠的世界里,世界是由各种雷达信号构成的;而在猫、狗看来,世界是建立在气味之上的。

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7:01:07

  空气、水、玻璃等都是媒介,其实比这些更重要的媒介是太阳。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有一个著名比喻:将人类比喻成洞穴囚徒。先是这个洞穴囚徒的头不能转动,他看到的自以为真的世界,其实只是影子,是后面的火光把舞台上活动的人和物的影子投射到了洞壁上。后来,洞穴囚徒解除了锁链,他转过身来,看到了身后的火堆和舞台上活动的人和物。但是这时他看到的世界仍然不是真实的,直到他走出洞穴,看到太阳照耀下的万物。柏拉图认为,这时他才看到了真实的世界。

  火堆是人造物,火堆发出的光就是人造光,人造光照耀下的世界不真实,只有太阳光照耀下的世界才是真实的。我想去过旅游洞穴的人会同意柏拉图的观点。在一些俗人的管理下,洞穴内往往会布置一些闪烁的彩灯,使洞中的景物变得怪模怪样,当你走出洞穴时,有一种重回人间的感觉。

  由于电灯的发明,城市中的夜晚已经如同白昼。现在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光污染。虽然这个概念是由天文学家最先提出来的,因为人造光的泛滥妨碍了他们观察星空,但是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拓展到各个层面,人造光的泛滥应该引起警觉和抵制。

  为什么我们不把太阳光而只是把人造光视为光污染?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首先,人类从出现之初发展到现在,我们见到的世界都是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来的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之所以可以交流,可以取得共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太阳。这是人类衡量万物的共同标准。但人造光与太阳就不一样了,它各不相同,五花八门,由它呈现出来的世界自然也就杂乱无章,如果任其繁乱,就会坏了我们对世界的共同认识。

  再者,人类的眼睛是从太阳光下进化来的,人造光会对眼睛造成怎样的影响?这是值得关注的。

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7:02:21





  “洞察”万物的X光

  几乎每个人都有到医院照X光的经历,这是一种波长短、频率高,并能把密度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的电磁波,它能借助巨大的穿透力“识破”很多不透明的物质,看到人眼看不到的场景。在它的照射下,原本色彩鲜艳、花繁叶茂的花朵,忽然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变得如同画面一样静止的结构图(上图摄影/ Heinz Wuchner)。如果说花朵因此拥有了一种别样的美感,而当人体经过X光的照射后,却只剩下骷髅似的骨骼(下图摄影/Astapkovich Vlandimir)。倘若上帝让我们都生就一双X光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

  说完了太阳,我们再说一下传播阳光的媒介。我们身处的大气层被称为对流层,光在其中的传播被空气、水汽、尘埃等散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如果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平流层上部,那里空气稀薄,万物就会发生变化。如果是在更高处的电离层,空间里分布的是更小的离子,比如航天员活动的空间就位于电离层,他们看到的地球是蓝色的,天空却是黑色的。出了大气层,万物会是什么样子,我没研究,也没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不一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世界是什么,至少取决于如下要素:一是认识者是谁?二是光源是什么?三是媒介是什么?这些要素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变化,世界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模样。

  我们这样分析一通有什么意义吗?至少可以消除我们自以为掌握了世界、认识了真实世界的狂妄,可以让我们谦恭地、怀着敬畏地面对世界,承认除了我的世界之外,还有他人的世界,甚至还有其他生物眼中的世界。

  世界的奥秘我们永远无法掌握,每当我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时,奥秘已经抽身而去。

一尘 发表于 2012-3-23 07:08:49

俺的感言: 其实红外也只是整个波谱世界的冰山一角,我们所拍摄的所谓“真实的世界“也是极其”残缺的“,其中缺乏绝大多数的其他波谱信息,所以真实只能是相对的,人类永远探测不到”绝对的真实“。我们的探索也是无限的.....

孺子牛 发表于 2012-3-23 07:46:09

深刻,透彻!感谢分享、学习!

圣金 发表于 2012-3-23 08:20:27

从摄影的角度,直接上升到哲学范畴,有时间慢慢学习领会。
更期待身居京城的老哥几个面述

唐山风情 发表于 2012-3-23 08:29:27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有什么样的认知者,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