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金 发表于 2012-2-21 07:42:32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圣金 发表于 2012-2-21 07:44:19

浸月亭
浸月亭古朴而静谧,建在江西省九江市甘棠湖中,六角攒尖顶,翼角翘然,柱间有靠背栏杆,下架为铁红色,亭影映于水中,诗意盈然。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年),相传为三国时周瑜的点将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曾在此训练东吴水师,一展“雄姿英发”的儒将风采。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因湖中有一土墩,于是建亭其上,后人根据白居易《琵琶行》诗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名此亭为浸月亭。关于亭名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选址所在的土墩形如满月,浸在湖中而取名为“浸月亭”。陶然亭于1988年仿建。

司令. 发表于 2012-2-21 08:16:06

关注着,学习欣赏!

圣金 发表于 2012-2-21 11:02:00

引用第32楼司令.于2012-02-21 08:16发表的:
关注着,学习欣赏! p_w_picpath/back.gif

感谢朋友们的关注,司令老师多保重!

圣金 发表于 2012-2-22 08:08:13

谪仙亭
由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是一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

圣金 发表于 2012-2-22 08:10:07

谪仙亭是为纪念唐代诗人李白用汉白玉石而修建的。诗仙李白,一生漫游天下,其中二次登临九华山。唐天宝三年(744)李白自京都“被谗放还”后,曾由金陵上青阳,与县令韦仲堪,友人高霁等联句,改九子山为九华山,留有“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著名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奇秀灵异的九华山的赞美和神往之情。天宝十四年(755),李白由金陵(今南京)溯江赴寻阳(今九江),舟行至秋清江面,遥望九华秀色,深为第一次没有入山畅游而遗憾,写下了脍炙人口《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一诗,“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佳句与名山同辉,抒发了诗人对九华山的景仰和卧游之情。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建谪仙亭一座,该亭为四角双层攒尖风格,共托九朵莲花,象征“九华”之意。

老调重弹 发表于 2012-2-22 10:12:25

随时来欣赏!

圣金 发表于 2012-2-24 18:38:55

少陵草堂碑亭
杜甫草堂是当年杜甫在成都的故居,坐落在市西郊的浣花溪畔。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此居住了近4年,写下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就。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后历代不断扩大,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今天的草堂,已成为纪念杜甫的一所优美园林。

圣金 发表于 2012-2-24 18:40:02

草堂总面积为300亩,其间檐廊结构布局紧凑,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等。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亭台阁榭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旅游好去处。

随缘 发表于 2012-2-26 09:34:32

陶然名亭趣味无穷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陶然亭之亭(有时间就添加)